雖然餐廳的屬性,定位在「台式家常菜」,但是老闆陳超文卻希望能從小地方開始,就做出不一樣。
陳超文:「最主要是我要告訴他們說,料理其實是一種生活的一部分,你今天回到家裡你不會問你媽說,媽你今天要做四川菜還是重慶菜給我吃,不可能的,所以我們在家裡吃飯的時候,都是考量到食材好,然後好吃,我們想吃什麼,我覺得這是餐廳最重要的。」
食材新鮮的考量勝過於廚藝,這是家常菜的特色,也是歷經過職場不同工作,製作人、室內設計師,跟經營不同餐廳西式、日式等料理之後,返樸歸真,得到的重要結論,他要改變的地方,還包括在台菜中,改用跟中華文化一樣悠久的西方元素。
陳超文VS.客人:「再給你嚐這個,這是我非常喜歡的,這是在Lake Como(科莫湖),就是那個科莫湖(義大利第三大湖),對,特別湖畔的,然後這是完全沒辦法量產的,很北邊了,對對對 ,它的味道很特別,然後尾端的辣味也完全不一樣。」
完全像是品嚐美酒般的對話,不過陳超文要客人試喝的,卻是來自地中海國家的橄欖油。陳超文VS.客人:「你吃過剛剛那些重口味以後,你再吃這個,你就覺得好像你認識了一位公主,真的喔,對,她很優雅。」
為了讓人更了解橄欖油,為什麼被視為地中海佳餚美味的靈魂,陳超文還要強調天然抗氧化劑,橄欖多酚的特點。陳超文:「所以它更辣耶,對,所以你現在知道的是辣對不對,事實上它那個就是多酚,橄欖多酚,一定要有那個強烈的味道,它才是超好的品質的橄欖油,但是你做菜的時候,那個辣就不見了。」
就是要從小處著手,慢慢改變根深蒂固的飲食習慣,縱使客人在餐盤中可能不會發現用的是什麼油。陳超文:「所以中菜用橄欖油,事實上我們只是想調整,讓他知道我們所有中菜的原料裡面本身,其實它就已經有很豐富味道。」
希望凸顯的是食物原味,而不希望加多餘的調味料來喧賓奪主。陳超文:「如果我們越吃越重的話,你吃飯沒有辣椒、沒有醬油、沒有花椒,你就不行了,那這樣的話,你的範圍就會很小,所以就像四川人到日本去,他受不了一樣道理,那我們應該讓我們味覺開發,讓它的範圍變大,我們才可以嚐到各種原來的味道。」
如果做菜不用太多調味料的話,食材的新鮮度就要更講究了,陳超文也有一套自訂的遊戲規則。陳超文:「只有10幾樣菜,那很多客人都說就這樣子囉,沒得選了,那可是這是我們的方法。」
他認為菜色少,是為了比較好控制品質。陳超文:「當我們的菜單上有50、60樣的時候,我們就必須要假設性的,客人會不會點到它,那我們就要多準備這些東西,那同樣的,它也會被停留在冰箱的時間會久,因為捨不得丟掉它,所以這是一個邏輯,就是說我喜歡菜單很少的餐廳,因為他這樣才有把握去做新鮮的事情。」
不過為了讓簡單菜色更有變化,酷愛旅遊的陳超文,就經常到國外取經,除了學別人的料理,他喜歡的收藏品也常常跟美食有關。陳超文:「這些東西都是讓我著迷的,就是說他們怎麼樣用就地取材的東西,去做出他們日常生活用的食器,那越在意這個吃飯過程的國家,他們的食器跟他們這些材料都越講究,那就表示這個國家,它的富裕是真實的,因為他們會連他們生活的細節都在意。」
只是陶瓷器皿往往在買了之後,頭痛的處理問題也跟著到來。陳超文:「非常多的麻煩,對呀,像我們每到一個站,就會發現這些東西,然後我們買了它以後,就完全不能動了,其實像這種盆子,你拿一個以後,你抱著,你哪裡都不能去了。」
陳超文說歐洲很多地方,內陸交通很不方便,因此是否買下收藏,有時候會讓他感到相當矛盾,相較之下,對國外美食的解構跟重組,反而較難不倒他,要帶回台灣來,就顯得容易許多。
陳超文:「我們在吃飯的時候,也會同時分解菜,那些東西就是你只能夠用記下來了,而且有非常多的蔬菜跟辛香料,我們在台灣當地取得的問題,有點不一樣,所以你必須把那個事情拆解完以後,理解它,然後你用相同的原理再組合過,那就是我們要做的事情。」
像有一道魚湯,就是從東南亞取經而來的,處理細節稍有不同,風味呈現就可以大不一樣。陳超文:「香菇、烤過的楊桃、魚片,比如說我在越南,他們的火鍋裡面都會放楊桃片還有椰子肉,曬乾的椰子肉,那我就問他們當地人為什麼?因為他們說喜歡吃魚,那魚湯裡面,如果你放了椰子肉跟楊桃片的話,它就會有一個甜味跟白魚肉很合。」
記到腦海中的手法,在帶回台灣之後,經過改良,還可以提昇料理的層次。陳超文:「我看到他們楊桃非常小顆,然後他們都很髒的放在地上曬,那我們台灣的楊桃是又大又甜,所以同樣的道理,我回到台灣以後,我們就把楊桃切片了,然後去烤,烤完以後再來煮我們的魚湯,那絕對不會輸給他們。」
其實旅遊許多國家,嚐遍各地美食後,陳超文認為台灣比國外更好的優勢,還有很多很多。陳超文:「義大利有非常多蔬菜的料理,那我們台灣的蔬菜比義大利的蔬菜多10倍,我們光芥蘭就分粗芥蘭、大芥蘭、嫩芥蘭,那他們沒有這樣的細,那我覺得如果用同樣的方法,他們烤蔬菜的方法或他們烹調蔬菜的方法,回來台灣做蔬菜料理的話,那一定比他們精采。」
在他眼中,台灣的便捷交通也是料理應該要勝出的關鍵優勢。陳超文:「我今天想要屏東的東西,事實上我下午就可以拿到,那你在義大利就不一定了,你在南義,那你人在北義,你要拿到,可能要花很大的代價,所以我覺得台灣它可愛的地方在這裡,我們要做得更好。」
不過他也認為台灣有很多小吃美食,卻沒能發揚光大,實在有點可惜。陳超文:「我很想把我們平常認為20、30元的米粉湯 你好好的做它,是不是應該讓歐洲人來,花5、6百元才能品嚐到,同樣的道理,義大利麵它只是長相不一樣,他炒了海鮮,我們都認為300元很便宜,那我們為什麼,我們有河粉,我們又有意麵,又有粄條各種不同長相,可是我們的價值只有20元,所以這是我納悶的,事實上我們台灣的麵食,不會輸給義大利。」
除了米粉湯等麵食等,陳超文也為同樣平價的燒餅油條打抱不平,他認為在細節上多注意一點,質感就會突顯出來。陳超文:「我們一直覺得我們台灣人的豆漿、燒餅油條,不輸給國外的早餐,可是我們卻把它用塑膠袋,然後用塑膠盤,甚至於有的是塑膠盤,再套一個塑膠袋,連洗碗都不願意了,那所以你怎麼會好好的願意把食物做好。」
他強調並不是要特立獨行,而是提供一個更上層樓的反向省思。陳超文:「我們為什麼會接受這樣的品質,從來沒有人去好好想過,為什麼倫敦吃一個早餐,他們就把蛋,同樣是荷包蛋,他們會煮在銅鍋裡面讓大家吃,所以這是我們對生活的要求不夠,我很想,我很想做這些事。」
只是為了理想,衝太快的個性,曾經讓他跌了一跤,好幾年才再站起來。陳超文:「像我很沒有財務觀念,然後我就付出非常慘痛的代價過,比如說我非常想做一個展覽館,它跟旅行有關,可是我不太懂得分配財務,還有我好強,覺得我一定可以做得到,讓我賠得很慘,然後也因為這樣,將近5、6年都要償還這個債務。」
不過失敗沒有擊垮他,只是上了一堂寶貴的課之後,行事更加謹慎,陳超文還說,他不會因為這樣,就吝嗇付出熱情,對於餐飲的堅持是品質不能降低。客人:「算是蠻清爽的,而且味道感覺沒有太多人工的調味,就是比較像食材原味。」
客人:「我就是覺得吃起來有比較健康,沒有說那麼油,沒有說很鹹,沒有說很甜,就是吃起來會比較舒服,然後尤其是我們兩個都吃素,所以在這裡吃,會感覺很清爽。」
希望提昇品質,認真料理出食物的原味,專心做好一件事情,就是陳超文不斷提醒的自我要求。陳超文:「我告訴我自己無數次了,我要做小生意,就是我只想把事情小小的做好,我覺得我對我自己未來的哲學,我從來沒有想要把一個事情做得很大,然後它可以被複製,然後變得沒有感情,我反而覺得,人們最後會慢慢理解小,是非常珍貴的,對,那我只要把這個小事做好,我覺得人的一輩子就夠了。」
不追求量產,只祈求做好小事,這樣的人生哲學,也讓這家小店的經營與眾不同。 (資料來源: TVBS)
四知堂
地點: 台北市濟南路三段18號
電話: 8771-919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