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

 

彰化縣大村鄉民許文德有大腸癌家族史,4年前發現罹癌後,先後連續接受4次手術及化療,目前病情獲得控制,彰化基督教醫院醫師陳宏彰表示,大腸直腸癌發生過程緩慢,透過一般篩檢較容易發現,只要癌細胞未轉移,且獲得妥適治療,存活率很高。

 

彰基指出,許文德、許飛龍兄弟,先後在民國97年發現罹患大腸癌且都出現肝臟、肺臟轉移,兩個人也先後進行過4次手術及4次化療,目前哥哥許飛龍病情穩定,許文德最近才切除肺臟轉移腫瘤,還繼續化療中。

彰基外科主任陳宏彰表示,隨著國人生活及飲食日漸西化,國內罹患大腸直腸癌病患逐年增加,中央健保局統計,民國98年台灣大腸直腸癌是所有癌症死亡率的第三名、發生率更是第一名。

 

陳宏彰指出,大腸直腸癌發生原因,與年齡、飲食習慣、瘜肉、家族史、潰瘍性大腸炎、吸菸、喝酒、肥胖等都有關,常見症狀有排便習慣改變、腹瀉、便秘、血便或黏液便、不明原因體重減輕、持續疲倦感、嘔吐或貧血等。

 

他說,大腸直腸癌發生往往較緩慢,非常適合使用篩檢方式來發現,一般透過大腸直腸癌偵測、糞便潛血檢查、直腸指檢、乙狀結腸鏡、大腸鏡及電腦斷層攝影等都可發現。治療方式有外科手術、化療、放射線治療及標靶治療等,一般晚期無法接受外科切除手術病患,存活期為6至8個月,但現今只要接受妥適治療,存活期可延長至2年以上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凱特藏寶庫 的頭像
    凱特藏寶庫

    凱特藏寶庫

    凱特藏寶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